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聚焦“双碳”——勇当“探路者” 当好“一块砖”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书征文活动作品选登
日期:2022-11-17 

 

聚焦“双碳”——勇当“探路者” 当好“一块砖”

地煤公司 索海翔

引言

中国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必须用30年的时间完成发达国家60年完成的任务。可以预见,中国碳中和之路将是艰巨而迅速的。2021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截至目前,中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已圆满完成。未来,八大行业将逐步纳入,碳市场势必继续壮大。碳减排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大型能源央企必须肩负“双碳”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牢牢把握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主动应对挑战和机遇。

碳资产管理中心,在集团公司“双碳”目标实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勇做集团公司“双碳”路上的“探路者”,当好“双碳”宏伟建设的“一块砖”,政策和市场在哪里,集团公司需要什么,我们就搬去哪里,砌在那里。助力低碳绿色转型发展,保障集团公司“双碳”实现,碳资产管理中心要勇挑重担。新形势下,时刻在对中心及中心人员提出新要求,中心人员要学思想、懂双碳、知发展、明方向,锤炼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真本领,凝心聚力谋发展,推动中心找准定位、夯实基础、创新发展,扮演好集团公司“双碳”舞台上“绕不开”、“靠得住”、“想的到”的“台柱子”,确保集团公司圆满交出“双碳答卷”。


一、“双碳”背景下国际国内“两开花”

(一)国际形势

国家社会就气候变化和碳减排达成共识。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高度关注的科学和政治问题。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再到2015年的《巴黎协定》签订,设定“争1.5保2”温控的宏伟目标,国际社会首次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共识。截至目前,全球190个国家已正式加入巴黎气候协定,中美、欧盟等120多个国家已陆续宣布碳中和目标,国际“碳中和”行动队伍和影响不断扩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碳市场成为全球公认的重要减排工具。作为碳减排“双轮驱动”之一,碳市场灵活性好,是促进碳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自《京东议定书》生效,各国及地区碳市场发展迅速,欧盟成为当前全球第一大碳市场,中国也紧锣密鼓地将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上日程。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首次纳入发电行业2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意味着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正式起航。碳市场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

碳关税将深刻影响国际贸易和产业格局。随着行政和碳市场等减排工具的推进,碳减排成本增加将造成竞争上的劣势,因此以欧盟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研究碳关税,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以保护本国企业。钢铁、铝、水泥和电力行业等碳密集产业将成为国际市场竞争挤压的重点。碳关税将导致国际贸易体系和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为严苛的国际贸易竞争和更为紧迫的低碳转型发展形势。

全球能源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燃烧。目前,我国燃料燃烧排放约占碳排总量的80%,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短期内化石能源仍占据能源消费主导地位,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不断提升,预计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超过50%。电力消费作为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方案”,在终端能源的比重将不断提升,预计到206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将达到70%左右。所以“非化石能源化”和“电气化”是未来国际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国内行动

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有序开展“双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后,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各项政策。2021年5月中央层面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11月,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党中央、国务院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确保经济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协同有序开展。

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深度调整。在《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中多次提出我国双碳实施路径,宏观上依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体措施上主要依托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低碳交通和建筑低碳、增加碳汇、能效提升等;技术路径上需要在脱碳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

能耗双控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新时期做好能耗双控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国家将继续推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严格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煤炭能源替代进程,降低煤炭总体消费规模,实现减碳、降碳目标。

碳市场倒逼高耗能企业节能降碳。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作为“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双轮驱动的重要一环,碳市场必将在我国碳减排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结束,配额成交量累计1.79亿吨,成交额76.61亿元。未来包括煤炭在内的8大行业24个子行业都将逐步纳入,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加上碳配额总量收紧,以及有偿分配的出现,企业碳排放的成本将迅速提高,从而倒逼高能耗、高碳排企业采取降碳措施。

 

二、集团公司“双碳”之路任重道远

(一)低碳转型发展难度较大

集团公司当前产业结构以煤炭生产贸易和煤基产业为主,传统“煤电化”主业面临能耗双控、碳排放总量限制等约束条件,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空间逐步缩小;集团新能源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储备不足,竞争激烈,绿色低碳转型的挑战较大。

(二)发展与减碳统筹任务艰巨

集团公司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为目标,预计2035年营收5000亿,新能源占比“十四五”期间却不到1%,煤基产业链仍占主导地位,低碳目标紧迫,“十四五”预计碳排放强度、综合能耗分别降低18%、15%。集团公司存量项目万元产值能耗、碳排放量总体仍呈上升趋势。营收快速增长,低碳目标紧迫是集团公司面临的重要矛盾,压力较大。

(三)煤矿瓦斯排放亟待重视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欧盟和美国已经达成了共同签署“全球甲烷承诺”,承诺2030年较2020年减少30%的甲烷排放。我国煤炭产量占全球的48%以上,瓦斯排放量占全球51%左右,生态环境部正在组织制定甲烷控排行动方案。集团公司瓦斯抽采利用率低,未达全国平均水平44.8%;甲烷排放将成为制约集团实现双碳的重要因素。

(四)碳资产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为积极应对全国碳市场政策及经济风险,集团公司着手规划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基于“四统一”原则,构建了以中煤碳资产管理中心为技术支撑的三级管理体系。据了解,国际大型能源企业早在2000年开始碳业务布局和碳资产专业化管理。国内部分大型能源企业,如华能集团2010年便设立华能碳资产公司,作为集团碳资产统一经营运作的平台。集团公司碳资产管理起步略晚,加上“双碳”压力大,碳市场形势多变等因素,亟需搭建完善的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碳管理业务水平。

(五)碳市场交易风险需重点防范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已进入第二个履约期,集团公司已有20家电力企业纳入交易范畴。首个履约期,全国碳市场累计交易量约1.79亿吨,总成交金额约76.84亿元。逐年增高的碳价将对集团公司所属重点排放单位形成倒逼压力。集团公司需要统筹领导“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系统性布局降碳措施,全面加强碳资产管理,有效防控碳市场风险。


三、勇当“探路者”,当好“一块砖”

“双碳”路上集团公司任重道远,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挑战,时刻需要专业的碳资产管理平台“保驾护航”。碳资产管理中心要勇做集团公司“双碳”路上的“探路者”,当好“双碳”宏伟建设的“一块砖”,政策和市场在哪里,集团公司需要什么,我们就搬去哪里,砌在那里。中心上下要凝心聚力谋发展,推动中心找准定位、夯实基础、创新发展,扮演好集团公司“双碳”舞台上“绕不开”、“靠得住”、“想的到”的“台柱子”,助力低碳绿色转型发展,保障集团公司“双碳”实现,

(一)“绕不开”

目前,地煤公司协助集团编制了《中煤集团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煤集团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实施方案》等制度规范文件,形成了集团碳资产管理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框架。集团公司同意地煤公司挂牌成立中煤集团碳资产管理中心,明确以中心为技术支撑平台,建立碳资产三级集中管理体系。中心需深刻重视并积极协助集团公司加强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统计核算、碳资产交易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以管理制度为基础,落实碳资产“集中管理”模式,明确“四统一”原则,成为集团公司及二级企业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实践中“绕不开”的“设计师”。

(二)“靠得住”

近几年,地煤公司凭借碳资产管理中心的牌子,为集团公司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提供了包含碳盘查、碳交易一系列服务。精工出细活,中心应精雕细琢,深耕厚植,打造优势品牌业务,成为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靠得住”的“台柱子”。

碳资产管理中心应继续做好:一是加强碳排放数据核算能力。继续做好集团公司电力、化工及煤炭企业碳盘查工作,提高碳盘查数据核算能力,夯实数据管理基础,助力建立中煤集团“碳账本”,为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制定提供依据,精准预测碳配额;二是持续提升碳交易能力。制定“中煤集团年度碳交易资金预算及交易策略”,增强碳市场交易话语权和主动权,降低碳履约成本,规避碳交易风险,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扎实开展能力建设。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加快组建专业队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系统提升业务素质,发展成熟的碳管理能力建设培训模式,为内外部企业提供高质量培训;四是加快打造智能化碳管理系统。尽快开展碳排放管理系统二期建设,打造集智能化碳排放管理、碳配额管理、碳减排项目管理及碳交易决策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用好系统开发、运行、维护角色,为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五是专题开展低碳政策研究。组织专门团队,开展碳排放政策、碳交易市场研究,做好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碳门户”,定期编制“碳排放工作简报”,不定期形成“碳排放政策研究专题报告”,为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低碳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三)“想的到”

作为为集团公司提供技术支撑的碳资产管理中心,不仅要集团公司当下之所急,更要勇做“探路者”,不断开拓业务新内容,巩固创新成果,始终走在“双碳”工作最前沿,成为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想的到”的“先锋官”。

碳资产管理中心应不断开拓创新:一是早谋划,协同开展CCER项目开发。中煤集团减碳任务艰巨,煤矿瓦斯排放量大且利用率低,鉴于国家即将重启CCER申报备案工作,结合集团公司煤矿瓦斯利用、新能源项目建设清单及林业项目开发计划,提前规划CCER及森林碳汇项目开发;二是深挖掘,开展节能减碳诊断。要统筹实现经济效益和“双碳”,降碳是关键。节能降碳需要系统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支撑。碳资产管理中心应借助碳盘查和碳排放管理平台的优势,深入挖掘碳排放数据,开展节能降碳诊断,发掘企业的降碳潜力,一企一策,通过管理提升、技术升级、装备改造,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全推广,提供双碳解决方案。目前,碳资产管理中心已完成中煤集团碳达峰行动方案初稿,预计将于年底发布并实施,在集团行动方案框架内,各公司需“量体裁衣”,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行动方案。目前,中心正在为新集公司、华昱公司开展“双碳”背景下低碳发展路径研究,后续可在集团公司全面推广;四是建示范,推进碳中和园区建设。随着3060战略目标的实施,很多央企、地方政府对创建零碳园区跃跃欲试。中心应协助企业深化低碳试点建设,推进低碳、零碳园区(矿区)建设,打造一批零碳示范园区(项目);五是立标杆,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中煤集团作为我国唯一拥有煤炭全产业链的大型能源央企,参与制订煤炭行业团体标准不仅是履行央企社会责任,更利于树立行业内专业形象。中心作为主要编制单位已参与编制了“煤炭企业碳排放清单编制”,中心应积极参与到行业碳排放及碳交易等标准体系建设中去,树立企业形象,引领行业低碳发展;六是寻合作,建设低碳一站式服务商。零碳及负碳技术是实现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中心要为服务集团低碳发展,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对内,应加强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储备,加快建设高水平专业碳管理团队,与内部企业达成双碳发展战略协议;对外,应与外部科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提前做好技术储备,提前布局探索林业碳汇、CCUS等负碳项目,努力建设成为低碳一站式服务商。七是全周期,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碳减排成本提高增强了绿色低碳产品的竞争力,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调动全产业链系统性降碳,带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心现正在开展此项软课题研究,后续可与低碳产品生产、认证以及集团采购、回收再利用等深度结合开展研究。八是全方位,探索碳资产新业务。碳资产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多层级、多产品的碳金融市场亦是国内碳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和方向,中心应高度关注碳金融市场动态,积极了解和探索碳配额质押贷款、碳配额回购融资等碳金融创新模式;探索集团公司利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碳中和债等绿色投融资渠道,定向开发节能降碳增效项目、新能源、氢能、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此外,积极探索绿电绿证开发及交易、碳计量等碳资产新业务,为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做出更大贡献。